作为个人纳税人的义务

网络分享2023-09-19 16:57:59

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未成年人算纳税人吗

符合特定税种规定的未成年人也是纳税人。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无论课征什么税,要由一定的纳税义务人来承担,舍此就不成其为税收,因此,纳税人是税收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具有权利主体资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财产权力,承担义务并能在法院和仲裁机关起诉、应诉的个人。不论成年人或未成年人,本国人或外国人,均属自然人。自然人是纳税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只要符合纳税规定也是纳税人。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区别

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纳税人是指一切履行纳税义务也就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当纳税人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把税款转嫁或转移给他人的,纳税人就不再是负税人,被转嫁或转移的他人才是真正的负税人。在不存在转嫁或转移的情况下,纳税人同时就是负税人。

存在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价格和价值背离引起的税负转嫁或转移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国家为了调节产业,有计划的将一部分的税负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例如对烟、酒征收消费税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当某些商品的市场需求大于厂家的供给时,纳税人就可以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税款转嫁给消费者,从而使得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纳税人是真正承担纳税义务的人,而扣缴义务人只是因为与纳税人发生了某种经济联系,法律便赋予其代扣代缴或是代收代缴的义务。扣缴义务人只是负有代缴的义务,并不是真正的纳税人。

征税对象和纳税主体区别是什么

征税对象和纳税主体是税收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区别:

1.定义:征税对象是指在税收法律规定下需要缴纳税款的事项或行为,包括商品、服务、财产等,属于直接承担税收义务的对象。而纳税主体则是指在征税对象范围内的个人或组织,即能够对征税对象进行纳税申报并缴纳相应税款的主体。

2.收费方式:征税对象与纳税主体在收费方式上也存在差异。征税对象一般按照政府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并由纳税主体支付,比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而有些特殊的征收项目则会直接从征税对象中收取,比如房产税等。

3.税务责任:纳税主体与征税对象在履行纳税义务时对应的责任不同。作为直接承担义务的征税对象需要按照法规规定缴纳相应的费用,并确保相关事项符合相关法规;而作为承诺缴纳义务并代表所得群体向政府缴款的纳税主体,则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并及时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如认真做好会计账务工作、准确填报申报表等。

综上所述,征税对象通常指需要缴纳税款的事项或者行为,而纳税主体则是实际执行纳税义务并向政府缴纳相应税款的个人或组织。两者在定义、收费方式和责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本文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